论坛>兴趣>影音>肖申克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

2017-06-28 17:24:02
直到今天才有幸看了肖申克的救赎。

没想到观影多年,居然会错过这样一部发人深省的好电影。

老摩根演技的确厉害,每一部都是经典!

我的两小时电影,安迪的二十年冤狱。

围墙也关不住他的才华和智慧。

真正让我肃然起敬的是他的韧性。

瑞德说: "监狱的高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它们;慢慢地,你会习惯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是体制化。"

这就是潜移默化的力量!这就是惯性的可怕之处!这就是安于现状的表现!

同时也是改变与失去的痛苦源泉。

然而二十年没有改变安迪,也许再久也一样!

"人活一辈子,不是忙着生,就是忙着死。"

瑞德说:"希望是危险的,希望会把人逼疯。"

看到此句,我深以为然。然而剧情的发展却证明瑞德错了。

四十年过去了。当瑞德和曾经的布鲁克处在同样的绝境时,他抬起头,看向房梁,那里有布鲁克死前用刻刀划下的字迹。

此时瑞德的手里也捏着刻刀,和布鲁克死前所做的一模一样。

忙着生,还是忙着死?

那一刻,我不确定瑞德接下来会怎么做。

就好像在安迪最脆弱的时候,瑞德也不确定安迪会怎么做一样。

瑞德之所以没有像老布鲁克一样选择死亡,恰恰就是因为安迪给了他唯一的一丝希望。

那是安迪越狱前,郑重其事告诉他的一个藏东西的地点。

凭借记忆,瑞德终于找到了安迪说的那颗老橡树,几番寻找才发现石块下面埋藏的小铁盒,盒子打开以后,里面是一些钱,还有一封信,

信的内容使我感动地落了泪。

安迪在信上写道: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
"……希望是好东西,也许是最好的东西,好东西从不消逝。"

安迪成功逃狱重获新生,典狱长坏事败露罪有应得。

瑞德找到了安迪,他果然买了条旧船,就像他多年前说过的那样。

太平洋真的很蓝,蓝的就像瑞德的梦里一样。

"不要忘了,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达到,也接触不到,那就是希望。"

观众们得到了最希望看到的,所谓的完美结局。

我们不妨理性的思考一下。

假如安迪发现,他挖了二十年的石墙,后面居然是铜墙铁壁。他真的不会因为希望而发疯么?

我不知道。

我想说,艺术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

这场电影,称得上是杰出的艺术作品。

人们沉浸在艺术中,却总忘记现实生活。

现实常常充满无奈,希望常常把人逼疯。


说点题外话吧。

在我曾经的了解中,这部影片往往被用来给某类工作者洗脑。

当时没看过不知道,现在看了,我猜结尾一定会被有心人歪曲成"有希望就有一切"之类的论调大行其说吧?

而且说起来还有理有据,让人不能不服。

这的确会让被洗脑的人饱含工作热情,实在是高明的洗脑手法!

人在潜移默化中被成功的洗脑,然后随着惯性越陷越深,就像影片中提到的"体制化"。

其实,这不就是贪婪吗?希望与贪婪只是褒义和贬义的区别罢了,都是人的欲望。

说到欲望,我突然想说点宗教问题。

不过在此之前,我觉得我有必要声明我是一个无神论者。

本质上来说,无论任何宗教,它们之所以能够传道并招揽信徒,就是因为信仰宗教可以让人得到精神解脱。

人们会感到困扰,就是人的欲望本质造成的。

所以我喜欢原罪的说法。至少"罪"这个字用的很妙,因为全人类都在因此受"刑"。

基督教讲七宗原罪,佛教讲六根蒙尘。大体上都是一致的。

所以说宗教是好的。它们标榜美德,教人向善,滋养灵魂,让苦短的人生得到心灵的安宁。

我想,生在一个物欲横流又贫富差异巨大的国度,人们在竞争和忙碌之余,真的更需要精神生活。

随缘与知足,这是我多想达到的境界啊。

可惜,我已经成为了这个社会"体制化"的一员。

谁又不是呢?在不知不觉中,精神的高墙早已筑起,会发光的鸟儿在笼中也只能蜗居。

也许我们有安迪那样的才华与智慧,可是那种数十年认风暴雨狂,依旧坚守内心如一的韧性,又有几人能做到呢?
还能输入140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正在加载中,请稍等...正在加载中,请稍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