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小编看世界】“老登”标签屡上热搜,为什么?

【小编看世界】“老登”标签屡上热搜,为什么?

2025-10-13 15:49:56

当所谓的“老登文学”在短视频平台刷屏,当严肃内容被轻易贴上“说教”的标签,人们不禁会疑惑,为什么面对同一条信息时,有人感受到理性对话,有人却只嗅到“登味”?媒体该如何在避免迎合和说教之间,找到有温度的传播方式?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马立明表示,尽管“登味”在学界暂时没有明确的定义,却能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被用户隐约感知。他认为,我们应当以辩证的视角看待这一现象。

如何看待“登味”

在分析“登味”引发的争议时,马立明提出一分为二的视角,既应看到传播端的问题,也不能忽视受众端的认知偏差。

从传播者角度,部分媒体文章确实存在语气硬邦邦的现象:这类内容有时带着权威姿态进行说教,缺乏对读者接受习惯的考量,比如政策解读中堆砌专业术语、民生报道里脱离生活场景,导致读者不好接受,甚至传播效果打折扣。

而从受众角度来看,一些网友将自己接受不了的内容简单归为“老登”,以不想听道理的态度拒绝理性沟通。这种将“不认同”等同于“登味”的判断,本质是对多元表达的排斥,也容易消解有价值的深度内容。

为什么会出现“登味”

马立明引入福柯的理论给出解释:传播活动中,传者与受者天然存在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传者掌握信息生产与输出的主动权,受者则处于信息接收的被动端,这种权力差异容易让话语带上压迫感。

针对这一本质,更需要强调话语使用的谨慎性。马立明认为,媒体需用更柔软的词语拉近距离感,避免用生硬、强势的表述造成误解;但柔软不代表一味迎合,媒体话语有其专业性边界,不能完全等同于网友的口语化表达。

他强调,若媒体放弃自身的话语特质,盲目追随网络热词,反而会丢失信息传播的严谨性。

 

欢迎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回复本帖参与话题讨论

每个ID奖励网薪@200


还能输入140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正在加载中,请稍等...正在加载中,请稍等...

返回顶部
主题管理
置顶
删除
加精华
修改
打气
屏蔽
转发
禁止回复
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