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校园>新鲜事>{高级技工}三声谢谢道出反恐“战场”上的异国兄弟情

{高级技工}三声谢谢道出反恐“战场”上的异国兄弟情

2017-12-14 21:04:38

  庹明华和克茹科夫(左)在训练场上 庹明华提供

  中国军网银川12月14日电(记者张颖姝)“你们真是一对儿异国兄弟!”在中俄“合作-2017”联合反恐演训某日的格斗训练场上,休息间隙,大家围着一对中俄特战队员搭档热烈地讨论着。

  记者走进一看,只见两名中俄特战队员并肩站着,一米八的个头,精瘦的身材,棱角分明的脸型,高挺的眉骨和鼻梁,如果不是肤色迥异,恐怕很多人会误以为两个人是真的亲兄弟。

  中方特战队员名叫庹明华,来自武警宁夏总队“沙狐”突击队。俄方队员名叫克茹科夫,来自俄罗斯国民卫队“勇士”突击队。

  第一声“谢谢”

  在见到自己的“小伙伴”之前,庹明华对俄罗斯的印象停留在“战斗民族”这四个字上,莽莽俄罗斯的特战精英,一定高冷而骄傲吧。而对于克茹科夫和其他俄罗斯特战队员来讲,中国更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国度。

  “他果然很高冷。”见到自己的小伙伴后,庹明华这样觉得。其实,这不仅是克茹科夫给庹明华留下的第一印象,也是庹明华给克茹科夫的第一印象。两个人都不善言辞,面对陌生人都有些腼腆和拘谨,再加上语言障碍,庹明华和克茹科夫的初识甚至有点“尴尬”。

  然而,两天之后,庹明华就对自己的小伙伴有了新的认识。

  在中俄“合作-2017”联合反恐演训格斗和匕首术课目中,庹明华向克茹科夫展示了中国军警格斗术中一个一招制敌的擒拿动作,克茹科夫一改往日的沉默寡言,向庹明华积极请教学习。

  “没错,就是这样!”庹明华对“完美”学会擒拿动作的克茹科夫竖起大拇指。

  “谢谢!”这是克茹科夫来到中国后说的第一句中文。

  第二声“谢谢”

  在这之后,两个人开始经常互相切磋技术,交流训练心得。

  今年是庹明华入伍的第五年,也是他成为狙击手的第五年。在他看来,一名合格的狙击手必须拥有极强的专注力和耐性。而作为一名有11年兵龄的机枪手,克茹科夫对庹明华的观点非常赞同。

  莫斯科的冬季异常寒冷,最低气温可达零下20度,在这种天气下特战队员依然像往常一样坚持训练,即使握着枪的手从冷到麻再到痛,打出的子弹都不能偏离靶心。“当你眼里和心里只有靶心时,外界的任何因素都无法干扰你。”克茹科夫说道。

  随着演训节奏日益加快,庹明华和克茹科夫之间的友情也迅速升温。

  在一次训练中,克茹科夫不小心被误伤,庹明华急忙拿出随身携带的创可贴为他包扎伤口,小小的举动让克茹科夫感动不已。

  同样,在给予克茹科夫帮助的同时,庹明华也在收获来自对方的关心。在一次长时间的户外训练后,庹明华不小心患上感冒,不停地打着喷嚏。当天晚上,庹明华回到宿舍后,看见克茹科夫早已在房间里等他。“希望你早日康复”,克茹科夫把从莫斯科带过来的感冒药递给了庹明华。

  “斯巴西巴!”这一次,庹明华用俄文说到,意思是“谢谢”。

  庹明华和克茹科夫(左)合影 庹明华提供

  第三声“谢谢”

  采访期间,克茹科夫拿出一顶迷彩帽赠与庹明华,他让记者把迷彩帽上面的俄文翻译给庹明华。

  “永久的纪念。2017年 克茹科夫”——绿色的签字笔笔迹清晰而有力。

  “斯巴西巴!(谢谢!)”庹明华接过帽子,开心地说道。

  接着,庹明华拿出了一块贺兰石送给克茹科夫,上面刻有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太阳神。“祝愿你生活幸福,前程光明!”

  “谢谢!”克茹科夫用中文用力地说到,平日里冷峻的脸庞难掩扬起的嘴角。

  转眼间,演训已经落幕,12个日夜的并肩作战让庹明华和克茹科夫早已成为了亲密无间的好兄弟。两个人之间的默契也早已跨越了语言的障碍,一个眼神即可让彼此心领神会。

  这种默契的培养,源于他们在训练中的积极配合,对彼此性格和文化背景的尊重和理解,更源于对特战队员这一身份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我很佩服俄方特战队员的专业精神,你们把每一次演练都当作实战。”中俄“合作-2017”联合反恐演训结束仪式后,庹明华对克茹科夫说道。

  “你们中国军人的顽强意志让我印象深刻!”克茹科夫由衷地回应道。

  说着,庹明华和克茹科夫击了重重的一掌,两只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还能输入140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正在加载中,请稍等...正在加载中,请稍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