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校园>新鲜事>【小编看世界】这3个“社死”现场,能让你笑出猪叫

【小编看世界】这3个“社死”现场,能让你笑出猪叫

2021-07-13 16:24:06

自2020年3月创建以来,豆瓣的“社会性死亡”小组已经躺了40多万具“尸体”了。

无论是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摔了个托马斯全旋..

还是在初学滑雪时,经历的那次“胯下之辱”:

又或是刚入职场给领导敬酒时,一次尴尬的出其不意:

根据组规,只要你在公众面前出过丑,丢脸丢到只想从地上找条缝钻进去的程度,就可以拥有“社会性死亡”的墓志铭。

这里不仅是一块黑历史的安息之地,更是围观网友的快乐后花园。

同情是不可能的,主贴下那一声声zqsg的“哈哈哈哈哈”,送走了一具又一具赛博尸体。

人类的悲苦并不相通,但快乐源泉肯定包括别人的社死现场。


01 

为什么“社会性死亡”那么好笑啊哈哈哈?

“社会性死亡”一词最早出自托马斯·林奇在《殡葬人手记》中对死亡的分类,本意是指一个人的亲友和邻居知道了这个人已经死亡的消息。

现在,这个词被引申来描述一个人在当众出丑后恨不得原地去世的心态。每一个“社会性死亡”现场,都浸透了当事人的辛酸泪。

但无论我们平日多么友好善良,只要看到对方尴尬地在地上刨出了三室一厅时,都难以忍住那质朴的笑声。

这种因为他人的出丑而想要哈哈大笑的冲动,在德语中被称为“schadenfreude”。

schaden表示“伤害、损坏”,而freude意味着“高兴、满足”,两者相加就是我们常说的“幸灾乐祸”。

如果是看不对眼的人遭遇不幸,我们感到报复性的快感还情有可原,但为什么这些陌生网友的糗事也会那么好笑呢?

这主要跟下面3点有关:

1. 激发了旁观者的「优越感」

肯塔基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理查德·史密斯认为,人们通常会通过社会比较来确定自身的优势和地位,而幸灾乐祸的心态就来源于此。

当我们围观他人的社死现场时,一方面会庆幸灾难发生在别人身上,自己能幸免于难。

另一方面,将自己代入相同场景时,我们也往往会认为自己能有更机智的应对方法,进一步滋生出优越感。

这点和喜剧让人发笑的原因类似。喜剧大师陈佩斯认为,喜剧就是以自我的折磨来换取他人的喜悦,以自我的低姿态引起对方的优越感。

2. 违反常识,但「伤害性不大」

根据良性冲突理论,那些逗笑的事情常常与我们认可的社会规范发生冲突,如冒犯、表现得十分自负、行事不礼貌等等。

但不是所有的冲突都能引人发笑,只有在开玩笑的轻松场合,或者事情本身不会导致严重后果时,我们才能毫无负担地宣泄自己的愉悦。

就像当我们看到一个年轻人在冰面上不断滑倒、姿势滑稽时,我们会爆发出阵阵鹅叫,但同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一个老奶奶身上,同情和担忧的情绪就会占据主导。

3. 陌生人的社死场面,更好笑

我们在心理上与“被公开处刑者”的距离越远,越容易感到有趣。

在2010年的一项研究中,科罗拉多大学的心理学家Peter McGraw指出,当观众不认识受害者,或是认为自己与对方不属于同一群体的时候,看到对方的“屈辱play”才会觉得很有趣。

而网络的匿名性,拉开了我们和社死者的距离,使我们可以心安理得地大笑出声。

如果我们认识受害者,那么有些不幸就会失去笑果。尤其当这些事发生在亲朋好友身上时,我们会更容易同情对方,对嘲笑感到反感。

也就是说,当我们围观不熟识的人闹出的一些无伤大雅的小笑话时,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少欢声笑语。

但是,带来欢笑只是“社会性死亡”的其中一个好处,它还有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02 

社死,让你的人际关系更好

虽然“以他人的不幸为乐”听上去有悖道德、充满冒犯,但《幸灾乐祸:他人不幸的乐趣》一书的作者Tiffany Watt Smith认为,“幸灾乐祸”有它积极的一面。

像我们作为社死的旁观者,看多了他人的不幸,也能更好地应对自己的自卑感,适应自身的不完美。

当我们在网上对他人的尴尬时刻打下“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再敲下“我也做过这种事”的时候,那些曾独自背负、深怕别人发觉的黑历史也会变得没那么沉重。

那一刻,我们能意识到自己并非唯一会犯错会犯傻的人。

而且,对于社死的当事人而言,出糗也能带来意料之外的社交效果。


1. 会尴尬的人,更值得信任

如果你因为当众出丑感到尴尬无比,或者懊恼当时自己怎么没有随机应变,那么研究者Matthew Feinberg的实验结果可能会让你释怀。

2011年的一系列实验发现,一个人尴尬的反应会被视为这个人善良和值得信任的信号。

因为人们认为一个会尴尬的人不太可能会利用别人或不忠于他人,令人安心。

此前的研究也发现,尴尬也会被看作对失礼行为的一种社会性道歉,和一种恢复友好关系的方式。

也就是说,在你纠结于自己尬出天际的反应时,这段黑历史也许已经为你挣来了一张好人卡。

2. 你的“伤疤”,能拉近社交距离

虽然很多人只想展现出自己完美的一面,但主动分享自己的社死经历,表露自己的脆弱和不完美,反而能够减少自己的威胁性,拉近与他人的距离。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刘能就指出,自嘲是很重要的社交技术,它涉及到在小群体里如何建立恰当的自我形象。

“有时暴露自己真实的、看起来跟主流价值观有不同的、有距离的社会性特征,可能引来的不是集体的惩罚,而是集体的欣赏。”

通过恰当的自嘲,那些令人午夜梦回的黑历史,不再是沉积在我们身上的疮疤,反而让我们能坦然地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就像毛不易在脱口秀大会上坦然吐槽自己当年被当做搞笑视频传播的唱跳一样,让人觉得十分可爱。

也许学会自嘲,恰恰是社死复活的第一步。

你经历过怎样的“社会性死亡”呢?赶快留言,让大家高兴高兴吧~

还能输入140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正在加载中,请稍等...正在加载中,请稍等...

活动

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