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于病隙见天光——读《病隙碎笔》有感
当史铁生在尿毒症的透析间隙写下那些文字时,病痛成了他审视生命的棱镜,而《病隙碎笔》便是这棱镜折射出的精神光谱。这本书没有沉溺于苦难的哀怨,反而以最朴素的笔触,完成了对命运、信仰与生命的终极叩问,读来字字千钧,直抵心灵深处。
史铁生对命运的解读极具穿透力。他将人生比作一场无法选角的“人间戏剧”,承认残疾与病痛是命运强加的剧本,却拒绝成为消极的接受者。“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从轮椅上的绝望到褥疮缠身时对端坐的怀念,他用亲身经历拆解了苦难的本质——灾难面前总有“更”坏的可能,而此刻的安然便已是幸运。这种认知不是妥协,而是在接纳残缺后对生命的重新拥抱,让我们看见:真正的勇气从不是对抗命运的无常,而是在无常中锚定存在的意义。
书中对信仰与爱情的思考更颠覆了世俗认知。史铁生尖锐批判了以“福乐相许”的功利性信仰,指出真正的信仰是“在黑暗中紧紧抓住希望的那一丝曙光”,是苦难中对生命意义的坚守。而爱情于他,早已超越了情感的范畴,成为“对生命残缺的一种弥补”,是在不完美中追求圆满的精神渴望。这些思考剥去了信仰与爱情的浮华外壳,还原了其慰藉灵魂的本质。
最动人的,是文字背后那颗在炼狱中依然向阳的心。史铁生的笔没有回避人性的复杂——自卑与欲望的挣扎、神性与魔性的交织,但始终透着明朗与坚定。正如他所言,残缺的身体可以孕育健全的思想,生命的苦难终将成为精神升华的阶梯。
合上书页,那些病隙中的碎笔已化作照亮生活的光。它提醒我们:不必畏惧命运的风雨,唯有在思考与坚守中,才能在无常人生里找到永恒的精神坐标。这或许就是这部作品最珍贵的馈赠——让每个身处困境或平凡日常的人,都能读懂苦难的价值,望见生命的天光。

几根薯条
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
正在加载中,请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