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校园>活动>李国君,那个永远踮脚走路的人

李国君,那个永远踮脚走路的人

2019-09-04 09:05:00

李国君

女排国手,国际级运动健将

1983年入选国家青年队

1986年入选国家队

1988年汉城奥运会季军

1989年世界杯亚军

1990在第十一届亚运会上获冠军

同年在第十一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中获亚军

1991年在第六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获亚军,

并被国际排联评为最佳运动员

1992年参加巴塞罗那奥运会获第七名

九十年代中期因伤退出赛场

退役后长期从事学校排球工作





李国君出生于1966年,喜欢体育完全是因为她的父亲。她的父亲原是上海商业队的篮球运动员,身高1米84年,是球队的主力中锋,有个电影叫《大李老李和小李》,电影中的小李的原型就是李国君的老爸。李国君喜欢看父亲打球,渐渐地,她也喜欢上体育。1977年,李国君进入普陀区少体校。两年后,她报考了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她回忆说:“和我一起进入市体校的还有我的弟弟李国斌。进市体校考试时,我同时被几位教练看中。有个投掷教练叫王宝玉,把我叫到田径场,田径场排队测试的人很多。我其实不想去,但我不会拒绝别人。我就随便拿了一个三公斤还是四公斤的铅球,反正挺沉的,我也不会什么动作,就是随便一推,还蛮远的,我看王指导的脸上洋溢着微笑。王教练说我是块料,要我跟他练,但我心里七上八下,不想练这项目。当时,我蛮机灵的,我说,我弟弟也挺不错的,你试试我弟弟吧。结果,弟弟成了王指导的弟子,不过,后来我弟弟又改行去了上海技巧队,还获得过国家级运动健将的称号。

“最有意思的是,射箭队的吴英教练也把我叫过去拉弓箭,我随手一拉,吴教练就开心地笑了。她真希望我能练射箭,可我打心底里还是喜欢排球。”

“排球队测试的人很多,我被安排在最后一个,一直死等,心理很紧张。但我有阿Q精神,我对自己说‘好戏还在后头’。等叫到我的名字,我就拼命地为自己加油,与队员们击掌,等到排球测试完成后,顾美娟教练夸我作风好,张祖恩教练鼓励我,说我是打主攻的料。但当时我身高不够,只有 1 米 68,是参加测试运动员中倒数第二矮,人又胖,我心里很没底。感谢上帝,我最终还是被录取了。”


李国君性格风风火火,她说:“市体校生活节奏非常快,我永远都是踮起脚尖走路的那个人。”

每天早上5点45分,寂静的校园被铃声惊醒,运动员们掀开被子,毫不犹豫地起身。穿衣、整理、洗漱,而这一切都必须在15分钟之内完成,楼下集合跑步到田径场。

“那时候在田径场出早操,人挨人,里三层,外三层,跑道几乎没有缝隙。学校规定早操是一个小时,但我一般都练一个半小时,因为我把吃早饭、休息的时间也挪作训练时间。每天我就觉得我比别人多练了,我就赚到了,这种感觉真好!”

训练上,李国君最会挤时间,但升旗、上课她能够做到掐准时间不迟到。早操后去食堂,从不落座,而是站着喝几口豆浆,然后抓了馒头赶去升国旗。别人可能是踱着方步走过去,但她总是一路小跑,超越别人,悄悄站到队伍里,她居然每次都不是最迟到达的那个人。当国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李国君向国旗行注目礼,细心的老师会发现,李国君的手里还攥着两个馒头。

 不过,有一次,李国君出事了。

那天早上,李国君和往常一样,早锻炼结束得迟。她一路小跑到食堂,食堂师傅知道这个练排球的小姑娘来了,赶紧把预先留好的吐司递给了李国君。那个吐司蛮大的,上面有肉,只是四周有点硬,李国君拿起来就往嘴里赛,三下五除二,她喜欢速战速决。可是,因为吃得太快,那个吐司边角卡在喉咙里了,喷出血来,李国君觉得这可不得了,马上跑着去找张祖恩教练。见此情景,张指导也没见过这样吓人的场面,他立马跑到食堂借了辆黄鱼车,载着她直奔第一人民医院。李国君回忆说:“在这期间,我一口口吐血,我自己吓坏了!还好,医生在作了简单处理后,就让我们回来了。我那天下午、晚上都没吃饭,因为我没法咽,咽口水都疼,但我还是坚持要练,教练骂我不要命了,我在一边不作声。”

李国君是个拼命三郎,她说:“我的词典里没有‘午睡’这个词,因为它太奢侈了,做运动员如此,现在依然如此。”

采访时,有一个细节打动了我。李国君说,每天中午吃完饭,她总是一个人来到篮排球馆(两个馆在一起),她一个人在排球场地上对着墙壁练扣球,有时,为了练精准度,还用布蒙住眼睛练球。笔者问她,你这样练不是太累了吗,而且也影响了下午的训练效果。但她却笑笑,她说:“我是一个决不喊累的人。训练中,整支队中只要还有一个人没倒下,那个人一定是我李国君!”

说来也巧,旁边的篮球场上也有一个不要命的女运动员在玩命投三分球,只不过那个投三分的女篮队员有一个同学在为她的捡球,并在一边不断地叫好。那个女篮运动员越投越兴奋,这让李国君略显落寞。若干年后,李国君进了国家排球队,当了中国女排队长,而那位女篮运动员也进了国家队,成了中国女篮的队长。多么神奇的巧合!

她,就是丛学娣。

说起这些,李国君笑了,我们也笑了。


李国君是中国女排“白银一代”的领军人物,在1989年第五届世界杯和1990年第十一届世锦赛中,中国女排均取得了亚军,1990年的世锦赛,她还被国际排联评为“最佳运动员”。

李国君真的是太优秀了,但回首过往,她的话又让我们意外。

“我从来都不是正选队员,我总是在替补席上修炼、然后证明自己的那个人。”

到市体校,好多运动员是直送的,而李国君没有。她先进入普陀区体校,在区体校呆了两年。期间,有市体校教练去招生,市体校教练也关注到了这个有点胖而可爱的小姑娘,但最终没有将她带走。两年后,她到市体校考试,因为胖和身高有欠缺,所以也是跌跌撞撞进来的,还险被田径和射箭队拉了“壮丁”。别人在市体校呆上2年后就去上海青年队,可李国君一呆就是4年。

“我总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当时上海青年队也不要我,嫌我矮胖。我告诉你,我的人生都是争来的。”李国君谈起成功,音量有些高,那种激动中传递着某种委曲,也体现了李国君的好强性格,不认命!

“在市体校,我先是替补。我就是蠢蠢欲动,拍拍张指导,意思是是否可以换我?张指导给我机会,然后我每次都能发挥,我就有一种挑战精神。渐渐地,张指导对我放心了。”

“我最可怜的是上海队不要我,然后,张祖恩教练(原国家男排主力二传)就鼓励我北上,他给上海队李宗庸教练打电话,给我争取机会。那是1983年,全运会的模拟赛在杭州举行。我穿13 号球衣,你知道一个队是12名队员,13 号就意味着编外,而编外一般是不能进场地的。所以12个人坐上圆桌吃饭,我也很知趣,就不往这一桌挤。我就规规矩矩等着人家重新编组,哪想到我竟然被编到了教练那一组,那一组有袁伟民、邓若曾……,哎哟我的娘,就我一个小朋友!大人还在说话,我那个头就像个拨浪鼓一直在转,为什么,大人不动筷,我们做小朋友的也不能动筷,就一直在看。然后,国家体委排球处的公元弟处长说,这个小胖子挺可爱的,是哪个队的?李宗庸教练说我是上海队的。于是我赶快自报家门,打什么位置,擅长什么,赶快展现自己……我明白自己只有一周的试训机会,那一周我把一天当两天花,甚至每天训练比他们多练一小时。我知道,我如果试训好了,就意味着能留下;如果教练印象不好,就只能离开。在这期间,有一个全运会模拟赛,我作为替补队员坐在场下,但是排球的正选队员是12位,而我是第13位,压根没有机会上场。

当时,我们与东道主浙江队的比赛,大比分是1:2落后,我第一次主动请缨,但教练根本就没有回头看我一眼。当我看到我们队大比分落后时,我再一次提起嗓门对教练说:“教练,可以换我了吧!”此时,教练回过头看了我一眼,依旧没有回应我的请战。第三次,我按耐不住内心想上场的渴望,鼓足勇气大声地对教练说道:“教练!我可以上了吧!”教练回头皱着眉头,“你能行吗?”我几乎是脱口而出,“我能行!”因为,我的人生字典里从来没有“不行”二字!最终,我在赛场上证明了自己,我做到了!我们也很幸运地以3:2赢了东道主。回到上海的两个月后,我就跳级入选了中国青年女子排球队。

 “1986年,我从国青队来到国家队,我当然是替补,但我始终等待机会。我觉得,我不能老等人家老队员退了我再上去,而是要在老队员正当年的时候,我能够顶替上去,这才是实力!”1989年开始,李国君开始担任国家队的主攻手,在四号位的强攻火力足、变化多,她也成为中国女排的灵魂队员,中国女排也因为有了李国君这个领军人物,迎来了“白银时代”,1989年和1990年,中国女排获得了二个世界亚军,但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因为球队战术问题和李国君的突然受伤,中国女排又一度沉寂。李国君没有赶上中国女排鼎盛期,英雄难免落寞,但她已经做到了极致。


生活是一面多棱镜,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侧面,而正是生活的多面性,才更能展示我们运动员的个性、教养和精神世界,展示她们独特丰富的别样人生。

李国君从小就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因为她和弟弟都参加体育训练,父母都比别的家长辛苦。在区体校训练时,开始时每天都要接送,风雨无阻。但稍大一点,李国君就不让爸爸妈妈接送。每天晚上,李国君和弟弟都是抱着闹钟睡觉的——不是怕听不到,而是怕闹钟被爸爸听到!每天早上,只要闹钟一响,姐弟俩可以在第一时间将闹铃关掉,生怕把爸爸妈妈惊醒了。到了市体校,姐姐担当起妈妈的责任,对弟弟照顾有加。但是,她对弟弟要求也太严厉了。有一次周日要返校了,弟弟发烧,爸爸又正好出差了,弟弟跟妈妈提出不想去学校了。李国君听了就教育起弟弟,“爸爸说过,碰到困难不能退缩的,要不然你就不要走体育这条路!走,跟姐姐一块回体校。”李国君拽着弟弟就走,妈妈从后面追出来,埋怨道:“你这个死丫头,唉,究竟谁是娘啊!”在姐姐的督促下,弟弟被逼上了公交车。但公交车乘到公兴路站,到水电路上的市少体还有很长一段路,而弟弟实在走不动,李国君就不由分说,背起弟弟,足足走了二站地。

“体育改变了我的一生,它首先培养了我顽强的意志、坚韧的品格”,李国君如是说。

 在姐姐的影响下,弟弟也非常懂事,训练成绩和文化成绩都很优秀。有一次,弟弟曾跟她开玩笑:

“姐姐,你当过国家青年队队长、国家队队长,但你没当过班长,对吗?”

“是吧,那时,我在市体校排球队人最小,不要说班长,队长也不是,你当过班长,你是比我牛!”李国君觉得弟弟的揶揄很有道理。

在家里,爸爸总是鼓励姐弟俩,是他们最坚强的后盾,而妈妈则更多的是柔性温婉。

“妈妈和爸爸有时会来看我,每周一次。每次来,我都不会让他们来排球馆,因为我怕妈妈受不了。记得有一次,妈妈悄悄进了排球馆,她在那边看,我在这边拼命练,我浑然不知,直到有队员碰我一下,我才意识到有人在看我。那时,我就奔过去,跟妈妈抱在一起,我们的眼泪就涮涮地流下来。”

“其实,我知道很苦,真的,有时候想起来这种苦不是常人能够吃得了的,但我愿意吃这种苦,因为你吃的苦能够换来荣誉,特别是想到五星红旗升起的那一刻,你会觉得海阔天空,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人生的下半场同样精彩

1993年,李国君因为伤病的困扰宣布退役。人生新一页等待着李国君去书写。

李国君是上海体育系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回到上海的李国君于1993年底创办了国君—银泰女子排球俱乐部,这是全国第一个以运动员名字命名的排球俱乐部。1997年,她和进才中学签署了合作协议,这个培养模式打破了以往专业队输送人才的惯例,李国君也成了全国范围内实践“体教结合”的第一人。2001年,李国君与进才中学校长袁晓明一同创办了李国君排球学校。二十年来,李国君和她的孩子们收获了许多荣誉,代表上海拿了全国中学生排球锦标赛、全国少年排球赛、全国青年排球赛和亚洲少年排球赛等大赛的冠军。她还为国家男女排、沙滩排球、上海队、八一队、广东队等输送了20多名优秀运动员,上海男排主力戴卿尧、八一队二传吴逸闻都出自李国君门下。

作为教育专家,谈到体教结合,李国君话语很多。

“当年选进才,看中的不仅是学校的名气,更是这所学校的文化氛围,尤其是进才中学给予排球学校学生插班学习的‘特殊待遇’。环境造就人,既然是‘体教结合’,就要真正地将两者结合到一起去。”李国君说,“在我看来运动训练和文化教育,文化教育更为重要,训练要融到教育中去。”

李国君排球学校的学生分布在3个学校,大多数孩子都寄宿,集中起来管理,上百个学生名字她全都叫得出来。李国君最让家长信服的,就是对教育从不放松。每周五离校回家前,她都督促孩子们把语文、英语要背的课文背出来再走;每个学期设立奖学金,不管是训练还是读书,只要有进步一律都有奖励。李国君培养人有个“三好”标准:做好人,读好书,打好球。现在,李国君排球学校出口通畅,复旦、上大、交大等高校每年都来招李国君排球学校的毕业生,升学率达到了100%。


采访完李国君,我感慨良多。李国君是六零后,她是那个时代优秀运动的杰出代表,不仅在球场上,也是在生活方方面面。她们欣逢改革开放的大时代,投身于体育这个最能展示她非凡能力的舞台。她们珍惜时光,把握机遇,迎难而上,为中国体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体现了优秀运动员的精神风貌。

我希望大家不仅记住比赛场上叱咤风云的李国君,更要记住隐忍执着、永不言弃、侠骨柔情的李国君!



还能输入140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正在加载中,请稍等...正在加载中,请稍等...

返回顶部